
網易科技的一篇文章《豆瓣只值80萬? 沒流量2.0啥也不是》,這篇文章說,陳一舟洽購豆瓣的時候,只開出了百萬美元以下的價碼,而文章又援引了“多位資深互聯網人士”的話:“前段時間豆瓣官方公布的5萬多注冊用戶數,能賣到這個價格已經不錯了。”又是什么資深人士,傻掉了,更近很多人說我是資深博客,我更傻掉了,因為我八輩子也夠不上“資深”這更帽子。
流量多少,才值錢?一個流量、一個用戶,值多少錢?如果**以用戶數和流量作為終更目標的話,那么,其實就像“網易科技”這種頻道也沒有存在的意義了,因為其流量比起體育、新聞欄目、甚至商業頻道來說,都是排名靠后的。
一個mop的論壇注冊用戶、一個網易郵箱用戶、一個阿里巴巴收費用戶、一個豆瓣用戶,價值肯定不一樣,同樣的,mop論壇的pv、網易郵箱的pv、豆瓣的pv、個人博客的PV,價值當然不一樣。衡量的標準也不同。
如果用網易的PV、UV來衡量價格,那還會有人去做豆瓣嗎?如果以豆瓣、myspaces的價格,來衡量網易PV、UV的價格,網易的股票早就發了,而不是象現在,廣告才占公司收入的那么一丁點比例。
我不想討論豆瓣值不值得80萬美金,而是說這篇文章如此強調流量、用戶數跟價格的關系,有點過了,而沒有強調什么樣的流量帶來什么樣的價值。另外一個,是投資的眼光問題,從投資的角度來說,不是買現有的東西,而是買未來的發展。
以前我曾經寫過《中國互聯網生態鏈:論壇為何越來越黃?》,其實,就是講流量的問題。流量=/=錢,國內太多的互聯網公司,把“流量=錢”視為尚方寶劍,只要有了流量,錢自然就來了,但卻從來不考慮網站本身的價值。
做網站干什么?搞流量啊!為什么要搞流量?投資啊!賺錢啊!那怎么搞流量啊?**氓軟件、搞插件、上擦邊文章!為了搞流量,流氓出來了,為了搞流量,跟流氓合作,1000個點擊才幾十元。誰考慮過用戶?更有代表性的觀點是:“我們已經考慮了各個層次的用戶,高中低端的內容都有,用戶都能找到需要的內容。”背后呢?都是在考慮怎么搞流量。
web2.0的公司,值多少錢不重要,主要是看創業者的心態,有時候,覺得挺有意思的,外國的網站成功都是源于興趣,比如雅虎、比如google,比如facebook,比如myspaces,國內的網站,不成功都是源于心態,copy個國外的網站形式就想著套錢,想著弄投資。
web2.0公司,短小精干,很多網站只有幾個人,憑著興趣、愛好在做,流量不大,價值卻不低,低成本運行加上良好的心態,成功的幾率要比一心套投資的網站大很多。豆瓣的用戶,忠誠度怎么都要比網易的高,新浪現在也做一個豆瓣的形式,甚至mop自己做的那個,看看評論的質量,一分高下。作為用戶,喜歡BT的可以其mop,但是如果交朋友的,可以去豆瓣,我在豆瓣獲得很多東西,這是在網易、新浪、mop做不到的。80萬美金,賣掉豆瓣,阿北還不至于那樣傻吧?我一直都說過,豆瓣的更好歸宿,是亞馬遜,豆瓣的東西,跟亞馬遜的配合是天衣無縫的,80萬在陳一舟看來,不值得,在亞馬遜看來就太便宜了。
Google說:以用戶為中心,其他一切紛至沓來。
網站流量價值嗎?什么樣網站流量更有價值呢?,歡迎合作。

查看更多寧波網站推廣網站流量價值更有